什么是肾性骨病?
肾性骨病是指一切和问题有关的骨病,从肾功能障碍开始就已经形成。尿毒症时,肾脏生成活性维生素D3减少,使从肠道吸收食物中钙的能力减退,钙吸收减少,导致血钙降低骨骼脱钙。此外,肾脏排泄磷的能力逐渐减弱,导致血磷升高,而低钙、高磷又会导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,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,进一步促进骨质脱钙,结果导致骨病的加重。慢性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、大分子毒素ß2–微球蛋白沉积、铝中毒等也会引起肾性骨病。故绝大多数透析患者均存在高磷血症、低钙血症,血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升高,都有不同程度的肾性骨病。
肾性骨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骨骼、关节和肌肉的酸胀、疼痛,骨骼畸形,容易骨折。因此,要特别注意避免跌倒。
肾性骨病性疼痛多见于腰背部、下肢、膝、踝和髋部等,常在负重或行走时加重。
肾性骨病应在肾衰竭早期就进行评价和治疗,应定期检查血钙、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。
防治方法主要有充分的、限制磷的摄入、增加磷的清除、控制血铝、合理地补充钙剂及使用活性维生素D3,必要时可行甲状旁腺切除术。